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846篇
  免费   14450篇
  国内免费   8390篇
耳鼻咽喉   2222篇
儿科学   8569篇
妇产科学   4265篇
基础医学   27719篇
口腔科学   4158篇
临床医学   29309篇
内科学   45988篇
皮肤病学   2137篇
神经病学   21344篇
特种医学   137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7篇
外科学   40550篇
综合类   31958篇
现状与发展   33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29790篇
眼科学   5796篇
药学   24365篇
  137篇
中国医学   10867篇
肿瘤学   24661篇
  2024年   185篇
  2023年   1525篇
  2022年   3182篇
  2021年   5164篇
  2020年   4597篇
  2019年   3628篇
  2018年   25371篇
  2017年   21307篇
  2016年   22897篇
  2015年   6485篇
  2014年   8070篇
  2013年   8536篇
  2012年   18287篇
  2011年   32818篇
  2010年   28260篇
  2009年   19932篇
  2008年   28468篇
  2007年   30542篇
  2006年   9018篇
  2005年   9347篇
  2004年   8852篇
  2003年   9243篇
  2002年   6432篇
  2001年   3358篇
  2000年   2787篇
  1999年   1925篇
  1998年   1176篇
  1997年   1254篇
  1996年   827篇
  1995年   729篇
  1994年   698篇
  1993年   413篇
  1992年   312篇
  1991年   320篇
  1990年   338篇
  1989年   219篇
  1988年   185篇
  1987年   152篇
  1986年   109篇
  1985年   82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38篇
  1980年   48篇
  1974年   26篇
  1938年   60篇
  1937年   25篇
  1934年   31篇
  1932年   56篇
  1930年   4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7 毫秒
51.
52.
淋巴管作为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调节机体体液稳态,协助免疫监视和肠道脂质吸收等重要作用。淋巴管新生是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维持脉管系统结构和功能正常的重要手段,淋巴管新生调控对于防治肿瘤、心血管等诸多疾病有着潜在的临床转化意义;淋巴回流功能则与关节炎症等疾病发病机制关系密切。在循环系统中,相较于中医药调控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已取得很大进展,近年来对于淋巴管的研究则明显相对滞后。本文从中医药作用于淋巴管新生及回流功能角度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上中医药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3.
54.
余韩  瞿航  赵义  潘钰  王苇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2,30(12):1350-1353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核心诊断特征是社会交流障碍以及受限和重复的行为和兴趣,症状常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出现。过去的二十年内,神经成像揭示了许多“社会性”大脑的非典型活动和异常连通性的发现,包括梭状回对面部和凝视的分析、杏仁核的情绪处理、默认模式网络的心智化以及镜像神经元相关区域对他人行为的模仿和理解,但对于社交功能缺陷潜在的神经生理机制还未达成一致。除了方法学上的挑战以及聚焦于单个大脑网络的连通性研究以外,更深层次的问题是ASD的极强异质性。这种不一致的发现,可能是由于诊断标准的变化以及学龄前期的ASD患儿存在非典型的神经发育轨迹,因此,有必要进行孤独症亚型的队列研究和大样本的纵向队列研究。  相似文献   
55.
目的筛选并分析与早发性乳腺癌发生、发展相关的靶基因。 方法(1)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的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中检索早发性乳腺癌样本及非早发性乳腺癌样本相关基因芯片数据。对上述数据使用GEO2R、R4.1.2及Venn软件筛选出相关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运用在线分析工具(Web Gestalt)对DEGs,进行相关功能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2)同时,通过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DEGs编码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利用Cytohubba插件对该网络中的基因进行评分,筛选出枢纽基因。将枢纽基因导入Kaplan-Meier生存分析工具(Kaplan-Meier Plotter),评估枢纽基因在早发性乳腺癌的预后价值。(3)将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的肿瘤组织以年龄为标准进行分组,分析枢纽基因在各年龄组中的表达,并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比较,对得到的枢纽基因进行验证。DEGs表达量的多组间比较使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使用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 结果(1)筛选出编号为GSE89116、GSE109169、GSE36295的基因芯片数据集,共得到8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差异表达基因17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63个。富集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在脂质代谢和氧化还原过程以及PPAR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上。(2)在PPI中发现主要的关键基因为PPARG、ADIPOQ、LIPE、PCK1、PDK4、ACACB、PLIN1、CAV1、CD36、ANGPTL4。ACACB、ADIPOQ、CAV1、LIPE、PLIN1、PPARG基因的低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不良OS相关(HR=0.69、0.84、0.76、0.88、0.78、0.82;95%CI:0.59~0.80、0.76~0.93、0.67~0.83、0.79~0.97、0.70~0.86、0.73~0.90;P均<0.050)。(3)ACACB、ADIPOQ、LIPE、PLIN1、CAV1及PPARG这6个与预后相关的基因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均远高于各年龄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χ2=104.03、179.57、161.85、189.87、118.56、103.62,P均<0.001),早发性乳腺癌组(21~40岁)的LIPE、PLIN1表达量低于41~60岁、61~80岁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IPE: Z=21.07、23.12, P均<0.050; PLIN1:Z=16.89、18.76, P均<0.050)。 结论早发性乳腺癌与非早发性乳腺癌存在差异基因表达谱,LIPE、PLIN1可能是早发性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56.
57.
58.
Although lactation mastitis (LM) has been extensively researched, the incidence rate of LM remains a salient clinical problem. To reduce this incidence rate and achieve a better prognosis, early and specific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t has been found that milk electrolyte concentrations (chloride, potassium, and sodium)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 significantly change in the early stages of LM in an animal model. Several studies have evaluated EC for the detection of subclinical mastitis in cows. EC, chloride, and sodium content of milk were more accurate for predicting infection status than were other variable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LM, lactic sodium, chloride, and EC increase, but potassium decreases. However, these indicators have not been reported in the diagnosis of LM in human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pathogenesis and the mechanism of LM in terms of milk electrolyte concentration and EC, and aim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detection of sub-clinical mastitis in humans.  相似文献   
59.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既往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关系密切,还明显增加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大黄素是大黄、何首乌中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大黄素可通过降低肝细胞脂质沉积、抑制肝脏炎症反应、抗胰岛素抵抗、抑制肝纤维化、抗氧化应激反应等多种途径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发挥治疗作用。总结了大黄素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